内容来源:《全域经营指南年度案例集》第三章
案例亮点:
依托微信生态,钱大妈梳理内外部所有的渠道,助推全域导流进私域。通过企业微信打通线上线下私域场景,并持续推出强交互、高粘性、快速触达、更易变现的私域流量玩法,提升用户粘性的同时,进一步强化了“不卖隔夜肉”的IP。
企业概况:
作为“不卖隔夜肉”理念的创造者和社区生鲜连锁品牌的开拓者,成立于2012年的钱大妈通过尝试和验证“日清”模式,以及“定时打折”清货机制,从新鲜角度重新梳理传统生鲜行业的标准,对肉菜市场进行新的定义,全方位保证每一份肉菜的品质。
经过十年稳健运营、高速发展,钱大妈已成为社区生鲜行业的领军品牌。截至2022年3月,钱大妈已全国布局超30多座城市,门店总数近3300家,服务家庭超1000万。
需求痛点:
钱大妈的商业模式以线下门店为主体进行承接,一旦用户离开门店,品牌和用户的互动与链接就会结束。因此,钱大妈在线上场景基于小程序为用户提供了会员、电商等额外服务的延续,来突破线下门店营业时间、交互空间、SKU数量等限制,但对于更注重“看得见摸得着”体验的核心用户群体来说,小程序活跃度仍有待提升。
为此钱大妈需要有一个新的场景,可以来承接住线下线上所无法覆盖到的场景,把用户维系起来。基于内部的数据分析和模式探索,钱大妈把这个战场定在了企业微信。
优秀实践:
全域引流,赋能门店业绩提升
对以线下门店为主体进行承接的钱大妈来说,为门店引流是线上推广的核心需求之一,而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渠道,更是顺应了生鲜零售行业全渠道融合的发展大势。
为了把私域做大,让单店提升转变为全盘提升,钱大妈梳理内外部所有的渠道,制定了全域导流进私域的规划。钱大妈将渠道分为线上及线下两个渠道:线上部分,整合内部现有的公众号、小程序和视频号,外部结合微信搜一搜等渠道引流进私域;线下作为主战场,则通过铺设POP、收银小票和门店电视广告,引流门店用户进到私域社群。
用户进到私域后,通过周二会员日等权益绑定用户留存在私域内,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出用户的购物偏好后进行商品精准推送,引导用户线上下单、线下提货,从而实现私域流量反哺门店,赋能门店业绩提升。
打通线上线下场景
有效沉淀流量为私域资产
在庞大流量的基础上,钱大妈进一步探索微信生态的潜力,提高运营力,使得流量有效沉淀为私域资产。
组织、运营保障,打造企业微信主战场
面对用户对“看得见摸得着”的消费体验不断升级的需求,钱大妈基于内部的数据分析和模式探索,将打通线上线下私域场景的主战场放在了企业微信。
首先,钱大妈由有着零售平台企微实战操盘经验的负责人牵头,搭建了负责整个企微体系的私域团队,并划分出负责企微社群的拉新、留存、转化,以及数据运营等职能小组,为企微运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。其次,钱大妈明确各自的分工定位,由总部负责数据分析和制定任务 SOP,再由门店做最小限度的必要执行,并且门店需要直观了解到自己每一个企微动作所带来的直接结果。这样一来,钱大妈就可以最大程度发挥企微的触点作用,持续强化“不卖隔夜肉”的IP。
多元社群玩法创新,提升用户粘性、树立品牌形象
钱大妈的私域团队在数据分析中发现,社群的转化是优于 1v1 私聊的。不同于重视 1v1 转化的美妆、汽车等其他行业,生鲜平台做的是“高频低客单”的“刚需”生意,街坊邻居们在群里讨论“今晚做什么菜”的烟火气,更能帮助用户进行转化。
因此,钱大妈依托企业微信,持续加码社群运营,与用户建立更直接的联系。在私域会员社群里,钱大妈门店店员会在群里发裂变红包类的优惠券,并通过日常问候、实时推送当日菜品、分享挑选菜品知识等,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用户成为忠粉。同时,每天下班前,钱大妈还会将店铺清空的货架图片发布到群里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不卖隔夜肉”的口号,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品牌形象。
钱大妈还推出“社区拼团”的玩法,通过用户的“口口相传”,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老用户购买新鲜食材、享受优惠价,助推门店销量有了显著提升。另外,钱大妈通过挖掘社群活跃用户,使之认同社群的理念和模式,培养他们成为社群中的KOL,也形成核心用户引领普通用户再成为核心用户的良性循环,打造了一个成熟的私域社群运营机制。
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,钱大妈以强交互、高粘性、快速触达、更易变现的私域流量玩法,不仅构建了一个“热心”、“有着丰富生活经验”的“买菜达人”形象,更凭借私域流量运营建立更紧密的用户关系,打造流量交易闭环,实现了私域运营的长期价值。
数据成果:
据统计,通过私域社群运营,钱大妈线上成交同比提升了 45%,而且用户去门店提货时,有35%的人又在门店进行了二次消费。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,钱大妈的私域经营占比仍以每月40%左右的速度在逐步提升。